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莫眾而迷



    魯哀公有一次問孔子:民間有一個諺語“莫眾而迷”,意思是指政策若不與群臣一起商議,就貿然施行,將使國家陷於危亂;這是什麼緣故呢?孔子說:有智慧的統治者會把政務讓群臣充分討論後,得到可行的內容再施行;但今天群臣皆與季孫氏一個口徑,整個魯國就只剩下一種聲音,陛下雖想找其他人商量也不可得,這就是國家陷於混亂的原因。
    孔子很顯然的是指責季孫氏以高壓控制言論,而對哀公無法真正聽取不同意見,領導魯國群臣施政,感到悲哀;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政策的擬定階段是需要與群臣作充分溝通的,愈是爭議性大的政策,愈是應使各方意見充分表達,並妥善協調出折衷的方案來實施,才是一位有智慧領導人的處事作風。莫眾而迷指的就是不經折衷協調而獨斷獨行的政策,反而會使國家陷於混亂之中。
    衛靈公寵信彌子瑕,讓他獨斷獨行;有一次就被一個侏儒譏諷,說見到靈公的前一晚夢見灶,靈公不高興的問說:從前人家說要見到國君前,會夢到太陽,而你怎麼夢到的是一口灶呢?侏儒說:太陽是要照耀天下的,沒有任何人或事物可遮蔽它;至於灶,只要一個人就能在灶門口擋住裡面的火光;而今人民無法看見主公的光芒,是否有人擋住了呢?這便是我夢見灶的原由吧!
    如今有許多人反對馬英九油電雙漲的政策,油電雙漲的結果畢竟不是任何人所樂見的,但試問誰願意把自己繳的稅金拿來補貼開豪華轎車及家裡裝了十三台冷氣的人呢?長期讓政府補貼人民日常的用油用電本就不合理,更何況油電價格長期不符公平原則的情況;以反對油電雙漲的結果簡單的解釋成馬政府對人民困苦生活的無感,而不能適時的提出調整價格漲幅以實現公平正義,就只是善於操弄人民情緒的政客,只能擋住的是灶裡的火光,而不是天上的太陽。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萬物皆備于我矣



  孟子在《盡心篇上》中說到“萬物皆備于我矣”,意思是只要我真誠的面對萬事萬物,沒有半點虛偽與欺瞞,人生快樂莫大於是;因此天地萬物存乎我心;依照這種思想而不矯情造作的作去,仁道自然就能達成。
  孟子的這句話是儒家思想最精華的部分,與老子思想的“勇於敢則死,勇於不敢則活”,莊子講求的“絕對的自由”,韓非講求的“絕對的專制”,甚至楊朱的“損一毫利天下不為也,悉天下奉一身不為也”,墨子的“兼愛”相較,都不那麼扭曲而更接近於人性。這些思想在先秦時代都想在政治上有所表現,然而除了代表法家的商鞅有機會在秦得以實施外,其他都被當時崇尚現實利益的各國國君所拒,以後各朝雖有儒學鼎盛的現象,但各執政者也都取其利己的部分為用,而不大講求儒學真正在政治上所要建立的“大同”境界。
  而今民主政治實施以來,執政者的迷思就是使社會繁榮富裕,人民生活富足安康,以為因此就算善盡為政的目的,其實人民富足後並不因而“好禮”,甚至許多離經叛道的事層出不窮,如近來社會上開超跑撞人裝無辜,向遊民潑糞,億萬富豪仍要借人頭炒房等事件,都可看出富裕並不會使人自內心產生感激與憐憫;執政的政府更不能坐視人民自我覺醒,而忽略了以行政立法手段矯正社會弊病的責任。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穿窬之盜



    孟子聽說盆成括要到齊國去作官,就很憂鬱的說:他也許就要命喪於齊了。果然盆成括被殺的消息傳來,弟子們都很驚訝當初孟子一語成讖,便問:夫子何以知道他將命絕呢?孟子說:盆成括這個人雖有小聰明,但卻不懂得君子之道,這就足以使他招致殺身之禍了。
    孟子認為盆成括的小聰明是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想用言語來博取人家的注意;而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想以沉默來擺脫責任,而這些言行都是鑽洞爬牆的小偷行為;真正的君子言語淺近但意義深遠,操守簡約而施予廣博,凡事由自身開始,然後推己及人;這就是君子與小人的不同,其結果也自然天差地別。
    近來民進黨的上上下下都趁馬政府在油電雙漲及開放美牛、證所稅等政策不盡如民意時,競相在媒體上大肆抨擊,但深究其內容就不難發現只是要更激發反馬的民怨而已,並無對問題本質有任何建設性意見;譬如在國際油價上漲時是否仍要凍漲油電價格,讓全民買單;所有反對漲價的意見幾乎一致性的指向中油台電的經營不善及弊端叢生,甚至喊出先改善後調漲的民粹式口號;這就譬如人身上有了傷口,是先止血還是先消毒呢?政客利用人民的不滿情緒作政治鬥爭,與鑽洞的小偷何異?
    開放美牛是政府在面對與美經貿談判時不可迴避的問題;2003年的TIFA談判就是因此而觸礁,不但使台灣喪失了國際經貿的發展空間,而且也使得被競爭對手凌駕的落後局面,所以政府是在不得不的狀況下同意開放美牛進口,對於美牛中含瘦肉精的問題,也列出四項原則處理;可是在野黨卻無視我商貿的發展空間,誣指政府毒害人民,甚至把國產養豬戶也牽涉進來,加大抗爭的陣容,這就是故意掩蓋事實,刻意挑撥的小人行為。
    在復徵證所稅的政策上也是避談稅負正義,而是跟政府計較課徵成本及短期對股市影響等細微末節,目的也是煽動投資人對政府的不滿情緒。
    在野黨監督政府乃天經地義的事,但針對議題要提出自己政黨的看法,而不是叫囂漫罵,像這種只為奪權而不顧國計民生的政客,正是孟子所謂“穿窬之盜”。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智慧的選民



    韓非子認為作為有智慧的領導人不但要有自知之明,還要能觀察屬下的優缺點而加以運用,反而不能讓屬下洞悉自己的喜怒哀樂而妄加揣測。尤其領導人若無法察覺屬下的錯誤,就要承擔其錯誤所造成的損害;而作為屬下的人是天生會隱匿自己錯誤的,因為只要領導人不指出其錯誤所在,就不構成所謂的錯誤。領導人也無法因自己不犯錯誤就向別人要求回報,但屬下只要因為自己沒有被指認錯誤,就可要求回報;原來領導與臣屬間有如此大的差別。
    但領導是否就如此悲觀呢?其實不然,他們獲取的是一種叫“利潤”的東西;簡單說是收入扣除成本以後所剩餘的東西,但並不保證都是正數,也有負數的情況。領導的成本中除了有形的資本、原材料、耗材、費用等外,還有一樣叫“剩餘責任”,譬如說客人在餐館裡吃壞了肚子,餐館老闆要賠償人家醫藥費等;又譬如企業主預計銷售旺季時的需求量,而利用生產淡季的剩餘勞動力製造,當預估的銷售量未如預期以致造成庫存積壓,這就是剩餘責任,它形成的利潤就是負數;而如果順利銷售完畢,則剩餘責任為零,不但正常銷售的利潤外還增加了淡旺季工資的差額利潤,當然這些回報的對象就是企業主本身了。
    除了有形的利潤以外,還有無形的利潤;譬如剛才餐館的例子,如果在餐館裡用餐的客人長期都沒有吃壞肚子的情形,就會對該餐館的衛生產生信心,以致增加到此用餐的頻率,而使餐館的生意興隆,因衛生而帶來的商機,就會以利潤的方式向老闆回報,所以舉凡影響客戶消費意願的因素,都可能成為企業主的利潤。
    民主政治使人民變成主人,就不再是以往的臣民,所以不再仰賴執政者給予施捨式的回報,而是利潤;而使利潤成為正數的關鍵,就是韓非子說的一要能有自知之明,一要能揪出受委託公職人員的錯誤,而不要被政客洞悉我們的弱點,反被利用。
    自知之明指的是人民要真正知道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被油嘴滑舌的政客煽惑的情緒,例如美牛事件,台灣向來仰賴國外的牛肉進口,而今要增加美國一地,美牛被驗出含瘦肉精,當然需依科學的角度來檢測其對人類的危害,然後訂定容許量,並加以嚴格標示,使消費者能清楚判斷而且自行決定食用與否;但投機政客卻利用政府對美開放的議題大肆炒作,誣指政府以開放美牛作為美政府選前支持的回報,甚至把養豬戶也鼓動上街頭,硬把瘦肉精問題從進口牛肉移花接木至本地豬身上;這種操作根本是耗費社會資源,得利的就只是投機政客而已。首先作為主人的我們是否了解整個美牛進口的政策,政府的相應措施等,如果只是從政客的嘴裡獲取被他們扭曲的資訊,這是身為主人的不明;而如果我們不能洞悉政客的用心,只是讓政客一直利用我們對某種意識的好惡而為其搖旗吶喊,那就是未蒙其利反受其害。